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ufc赛事竞猜官网风采 >> 正文

见证改革开放 助力汉藏交流

 

做新时代民族团结使者

 

——记ufc赛事竞猜官网实践教授斯朗丹增曲培

 

 

2019年03月07日 16:45  点击:[]

     作为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湖北省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武汉汉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武汉唐古拉汉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斯朗丹增曲培(简称丹增),是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对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ufc赛事竞猜官网聘请斯朗丹增曲培为客座教授,并多次为ufc赛事竞猜官网师生开展汉藏文化知识的专题讲座,亲自在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基地)指导员工实践教学,向员工展现了藏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充满对藏文化的热爱和对汉藏文化交流的渴望。

 斯朗丹增曲培,藏族人,出生于19712月。生在拉萨,少年时期在雪域高原长大,初中之后在内地西藏中学读书,已扎根湖北三十余年。丹增一家是一个“团结族”,他是藏族,妻子陈娟娟是汉族。他们家也有“团结族”的传统,丹增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藏族,在西藏,这样的家庭叫“团结族”,意为:民族团结。

 15岁那年,丹增考到内地西藏班就读,后来考取湖北省工学院。毕业后,在湖北省沙市成功实现了创业。此后又在武汉工作、生活,后来一直奔走在雪域高原与荆楚大地之间,成为一名汉藏交流的使者。

从雪域高原走向荆楚大地

 斯朗丹增曲培20004月来到读初中和高中的荆州。第一个“唐古拉饰品店”开在母校沙市六中旁边,只有几十平方米,当时他将工作一年的积蓄和父母给的几千元换来的各种藏族饰品,都挂在店内的墙上,这个店的老板、营业员、收银员,都是他一个人。他每天都呆在店里,对进店的客人讲西藏的风情和故事,客人对哪件饰品感兴趣,丹增就给他们讲跟那件饰品有关的故事。

 丹增的店里商品都没有标价,收银台是个透明的塑料箱子,就挂在墙上,客人看中饰品后,全凭自己的支付能力和估值,随意付钱,不管多少,他都不在意。

  回想当年的唐古拉小店,丹增记忆犹新。最开始卖藏族饰品,每件商品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客人对哪件商品感兴趣,他就给他们讲相关的故事。所有商品不标价,就在店里放个箱子,客人觉得该给多少,就放多少钱到箱子里。刚开始,有人笑他,说你这样做生意,一定亏死。刚开始他还有些担心,但几天后打开箱子,惊讶地发现,里面绝大部分是50元、100元,顾客喜欢西藏商品,更喜欢丹增给他们讲的故事。期间,让丹增难忘的是一位来自荆州的老教授。他不买东西,却一个劲地问西藏的民俗文化。离开时,老教授往箱子里放了2000元现金,老教授说道:“用这些钱来了解西藏的民俗文化,值!”这促使丹增有了做汉藏文化交流使者的想法。

 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生动的藏族风情习俗表演和演讲,使这个小店很快就门庭若市。两年之后,丹增的店面扩大了,经营的方式也向正规化转变,透明的收银箱被从西藏请来的藏族姑娘取代。

  “西藏印象”,搭建“五位一体”的汉藏交流平台

    在沙市时,斯朗丹增曲培暗下决心,立志为民族交流多做点事情。同时,他也得到了各方的鼓励。这也让丹增立志反哺汉藏交流事业,坚定做民族交流团结的使者。

 2010年,在武汉市援藏办的支持下,“西藏印象”成立。充满浓郁西藏特色的外立面、临街一排金光璀璨的转经筒、穿着藏式风格服务的迎宾员……让路过的行人产生一种时空的错觉。一眼望去,西藏印象就像矗立在江城街头的西藏博物馆。步入大厅,浓郁的藏地风情扑面而来,强烈的西藏色彩、沁人心脾的藏香、精美绝伦的唐卡、宛若天籁的藏歌,无不冲击人的心灵,让来访者犹如置身于大美西藏。

 专门从西藏迎请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复制佛像气势恢宏,彰显藏族文化的精髓,让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能在荆楚大地得以绽放光芒。这武汉“最炫民族风”,已然成为江城的新地标。西藏印象内设藏医药展示区、藏民族文化产品陈列区、西藏农副产品专区、藏民俗文化体验区、西藏文化艺术长廊等专区。游客们在一楼可以买到西藏工艺美术品、藏药、藏茶、藏酒、藏香、藏式家具等西藏产品,还可以欣赏到藏民族节庆、婚庆等民俗表演,感受唐卡、杰德秀的制作乐趣。

 一楼大厅还排列着宽敞的藏式桌席和藏式卡座,可容纳近300人同时进餐。顾客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正宗地道的藏红花、酥油茶、青稞酒以及虫草、牦牛肉、藏猪、藏鸡、高寒无磷鱼等制作精美的藏族菜品。大厅里还会有藏族同胞表演让人流连忘返的民族歌舞,还会向客人敬献哈达,唱祝酒歌,带着客人们围着人造篝火跳锅庄,让游客尽享西藏民俗礼仪,没有高原反应的体验西藏文化。特别是大厅里新建设的大型电子屏幕,运用“互联网 + 科技”的方式,展示西藏的民主改革成果、群众生活巨大变化、经济社会繁荣进步和汉藏民族团结的场景。西藏印象二楼则是12 间特色餐饮包房 以及一间 VIP 藏民族文玩展室,每间包房呈现不同的藏文化主题,分别以西藏7个地区的神圣山水以及玛吉阿米的传说命名,所有包房内都陈列着西藏传统民间工艺珍品,藏韵悠悠,款款袭人。

 绿草如茵的金黄木盘中,黒亮的牦牛角上挑着鲜红的藏椒,一对雪白的牦牛牙骨分列牛角两旁,牙骨翠绿的粽叶上,一边是秘制的牦牛舌头,一边是喷香的牦牛腱子肉,白瓷小碗中盛着红色的印度孜然椒盐蘸料……这道雪域高原的拉萨名菜“雪域双拼”是这里的招牌菜。这里还同时融合了汉藏手艺,发明出的菜品已达百种之多。为了将西藏餐饮原汁原味的“搬”到武汉,必须保证西藏传统烹技丝毫不变,而且藏菜的食材全部从拉萨空运到汉。雪域双拼、酋长羊排、石锅藏香鸡、康巴坨坨牦牛肉、珠峰牦牛蹄、香烤藏香猪排、洋湖风干牦牛肉、弥勒撒布羹、多彩人生果、康巴血肠、芝贡干邑肉等经典菜品,深受武汉食客喜爱。

 为了体现西藏文化氛围,西藏印象将文化元素融入每一个细节。那些陈列在餐厅内的西藏民间用品自不必说,餐厅内的很多桌椅,也是从西藏淘来的旧家具,桌椅上有很多代表吉祥的彩绘和雕花。每间包房内都有一个柜子,打开用彩色颜料绘制的柜门,会发现柜子里保持了木板和防蛀油漆的本色,一看就是使用过多年的老物件,让这里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由于特色经营之道和很好的展现西藏的魅力,西藏印象开业以来,不仅大规模接待了社会各界群众,还迎来了包括韩国、法国、美国等驻汉总领事在内的海外来宾累计超过200 万人次。让大美的雪域高原独特魅力,在荆楚大地传播开来。在经验西藏印象主题餐厅外,丹增又开办了“唐古拉”藏饰品连锁店、“藏吉祥”西藏农副产品销售连锁店等实体。让顾客在享受西藏美食的同时,领略到了灿烂悠久的西藏文化。“西藏印象”就是要让内地朋友无需亲临雪域高原,就能体验到没有高原反应的西藏风情。

 20115月,“西藏印象”被武汉市援藏办授予“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基地)”,成为全国首家在藏区之外集中展示藏文化的综合性窗口和促进汉藏交流发展的平台。如今,2000平方米的汉藏文化交流中心,仍然是全国藏区以外唯一的多功能文化交流中心。在武汉造全国功能最齐全的汉藏交流中心,已经成为斯朗丹增曲培的毕业事业。如今,唐古拉文化机构已初具规模,拉萨是产品研发、生产、采购总部,而武汉则是负责全国市场拓展、营销管理的中心。丹增现在更多的精力是以产业实体经济支撑社会援藏,以社会援藏助力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促进汉藏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从而增进民族情谊,维护民族团结,不断满足汉藏两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武汉汉藏文化交流中心成立时,即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那是20115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亲赴武汉为中心揭牌。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向巴平措来汉调研时,接见了丹增并听取了中心成立以来工作情况汇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来汉调研时,亲切接见并听取丹增的发言。2017年,丹增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赴京沪浙考察活动,受到俞正声同志、孙春兰同志的亲切接见。20181129日,来鄂回访交流的西藏自治区党政代表团专程来到汉藏文化交流中心,看望慰问湖北省建藏援藏人员,并调研指导中心工作。西藏自治区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洛桑江村,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先旺等领导在调研中高度评价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在促进汉藏交往交流交融中所取得的成绩,勉励中心继续发挥平台和桥梁作用,争做新时代的“文成公主”。此外,西藏、湖北两地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也多次莅临中心调研并指导工作,鼓励中心做大做强。2017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政府还为汉藏文化交流中心授牌“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民政府驻湖北省藏汉交流合作中心”、“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民政府驻湖北省经贸合作代理处”。

为在汉藏籍员工建一个温馨的“家”

    曾经有一位藏族孩子到武汉来念大学,去报到之前先来西藏印象“报到”,丹增感到非常意外。后来得知,藏族孩子在老家听长辈说,到了武汉一定要去西藏印象找丹叔叔,有困难一定会获得丹叔叔的帮助。丹增后来发现,许多藏族孩子第一次来到武汉,对武汉不太了解,在学校宿舍可以入住前,总是没有地方落脚。于是,丹增为藏族孩子提供驿站式服务,安排专车接送他们,为他们提供临时住宿;甚至有些藏族孩子要去武汉周边城市或者从武汉周边城市回西藏,也会到西藏印象“中转”。

 每年开学都是丹增最忙的时候。到火车站接员工,帮助孩子们联系武汉的学校、住宿,尽快适武汉的生活。“上午到学校报到,中午就找了张地图,下午找丹叔叔来报到了!”丹增至今还记得藏族孩子次多来找他时的情景。那是20109月,第一次走出西藏的次多到武汉才发现,还有两天学校宿舍才能入住,想起老家人提醒过遇到困难可以去找丹叔叔,便和4位藏族同学一起来投靠他。丹增了解情况后,立刻给5个孩子安排了住宿。

 很多在汉求学的藏族员工周末也常常到汉藏文化交流中心玩,每次来丹增都会请他们体验正宗的西藏大餐,喝藏茶,吃牦牛肉,喝酸奶……高兴时,他们会哼上几曲高原牧区山歌,也会来段激情的卓舞。

 今年一次聚会中,来自拉萨曲水的藏族姑娘卓玛,为表达谢意唱起了《祝酒歌》,俨然就像这里的主人。卓玛此前在武汉西藏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中南民族大学,现正在读研。2011年,卓玛刚从武汉西藏中学毕业,暑假期间来到西藏印象做兼职。小姑娘的勤奋、机灵、淳朴,让丹增注意到她。经过几次谈心,他了解到,卓玛只身到武汉求学,家庭也不宽裕,只能在闲暇兼职打工挣生活费。于是,丹增特意给卓玛加了工资,并让她承担更多的任务,以此给她更多的报酬。每逢重要节日,丹增总是让卓玛把同学们喊上,一起到西藏印象团聚,一起吃藏式大餐、跳锅庄舞、喝酥油茶……作为回报,卓玛也充当起汉藏交流的小使者,为西藏同胞当翻译,用英语给到店的海外游客做导游。这位反客为主的小主人介绍产品时犹如在说相声,引得客人捧腹大笑。她每次还会跟来体验藏餐的客人反复强调:菜品全部从西藏空运过来,还将以藏医的保健功能引入食疗菜品。就这样,每一位来过西藏印象的孩子,最后都从内心深处把这里当成家,发自肺腑地为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丹增所负责的汉藏文化交流中心,还主动承担起西藏人才培训交流基地和西藏人才创业实验基地的任务,2013年,中心与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共同建立藏族员工创业就业平台,同时为武汉西藏中学和来汉创业的藏族青年无偿提供社会实践窗口,进行见习实习和就业培训。

    如今,作为省教育厅授予的湖北省西藏籍大员工就业实习基地,西藏自治区人社厅、湖北省人社厅共同授予的“大员工就业实习基地”,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的“青年创业基地”,省人社厅批准成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心协调解决了一批在汉藏族员工及藏族流动人口就业。还与武汉商学院合办了针对山南乃东区农牧民的技能培训班,目前已开办两期,已让乃东区60名贫困农牧民,掌握了谋生创业的一技之长。

激发“造血功能”,助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帮助更多汉族人走进西藏,也是斯朗丹增曲培的另一项“业务”。

 作为武汉的定点援藏地区,山南乃东区需要通过加强产业建设带动经济,为此,武汉市援藏工作队利用援藏资金,开展了武汉产业援藏园项目,吸引武汉企业前去投资。但不少企业家有顾虑,一怕人生地不熟,二怕投资生产的产品销路没保障。

 丹增一直把乃东的招商引资问题放在心里。他发现,藏区的野生油菜籽长势好,且不打农药,榨出的菜籽油在内地可以打出“生态牌”,市场前景不错。于是丹增牵线搭桥,邀请两位武汉商人到乃东投资开设菜籽油加工厂。但他们对去西藏投资还是有些担心,便要求,投资前提是丹增也得入伙。为了招商引资顺利落地,他立马投资300万元入股,共同成立山南藏禾商贸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达到5280万元,实现了武汉20年企业援藏的首次突破。

 此外,丹增还多次组织湖北省企业家到西藏参观考察,为汉藏交流牵线搭桥。以前,主要是将西藏的文化、产品引进到内地。未来,丹增还谋划将采取更多的方式,将两地的文化、资金、人才等引进到西藏和湖北,实现汉藏文化双向交流。

 藏药入鄂也是丹增目前极力推动的一件事。他正在与省内几家医院寻求合作,争取成立专门的藏药科室,既为老百姓服务,也进一步推广藏药。

    作为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市政协常委,多年来丹增也一直致力助推武汉至拉萨直航的开通。作为促成直航开通的亲历者,他感受颇深。丹增至今清楚记得第一次从拉萨来到武汉,那是1986年,他从拉萨乘坐汽车到重庆,然后乘船顺江东下到沙市,在船上就花去了将近5天时间,然后再从沙市辗转到武汉。

 武汉到拉萨的火车开通后,2007年,丹增第一次乘坐火车进藏,在火车上坐了整整58个小时。最后可以飞机进藏后,他每次都需要从武汉坐飞机先到成都或者咸阳,再转机到达拉萨。这样一转就花了一天时间,有时还得在中转地过夜,浪费了大量时间,也让往返成本无形中增加。

 经历过从乘船到火车,再到飞机中转,直至如今直航的开通,丹增非常明白直飞带来的便利,于是他从2013年起就开始着手协调推动此事,最后在湖北与西藏两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于2018年5月开通了武汉拉萨的直飞航线。

“反哺”社会,投身社会公益

 丹增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受益者,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了“反哺”社会,他带领团队一道,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2012年为响应湖北在西藏率先开展10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治和100名西藏大员工就业安置工作即“双百工程”的号召,汉藏文化交流中心联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经视谈笑爱心基金,率先赴西藏开展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活动,共筛查疑似患儿212人,确诊23人,其中11人成为首批患儿来汉进行免费治疗。截至目前,已分五批救治先心患儿共计55人。

 中心与武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一道,在西藏山南捐资100万元建设“希望小学”,捐资60万元建设“藏汉英三语幼儿园”。20169月汉藏文化交流中心、武汉交通广播电台等单位共同承办了“山南景 汉藏情——文化公益之旅”活动,召集湖北爱心企业家,组成文化公益之旅自驾团队开赴西藏山南,为乃东区昌珠镇完全小学送去了慰问物资。20176月,汉藏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汉藏文化交流志愿服务者善行西藏山南”主题旅游活动,走进了乃东区颇章乡小学,20名志愿者不仅和学校师生来了一场文艺活动,还送去了学习用品等物资。

 中心还参与了武汉市举行的“微心愿”、“一对一”帮扶等各类公益活动,为贫困市民送去了米、油、药品、文具等慰问品,组织开展对武汉雨灾受灾村民、驻黄陂部队官民等慰问文艺演出。

 向丹增问到,为何在繁忙的工作和沉重的经营压力下还积极投身公益?他说有一件事令他记忆犹新,双百工程中首批来武汉治疗先心病的西藏儿童格桑刚到医院就哭了。8岁的格桑抽泣着问丹增:我会治好吗?丹增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抚摸着孩子的头,使劲地点点头:会的,一定会好起来的!由于高海拔、缺氧等原因,西藏的儿童先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又由于当地医疗水平和条件有限,这些孩子身心备受折磨。格桑是牧民的孩子,从小就不能剧烈运动,只要跑得稍微快点,他就会胸闷、流鼻血不止。虽然他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但因为这个原因他一直不能上体育课,直到接受援藏队的筛查时才确诊。治疗结束后,孩子拉着丹增的手,高兴极了,又蹦又跳,大声呼喊:我又可以踢球了!我又可以踢球了!叔叔,你来陪我踢球哦!看着孩子的笑容,丹增也会心地笑起来。离别时,丹增在武昌火车站为首批来武汉治疗的患儿送行,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眼含热泪,与送行者一一拥抱告别,依依不舍。突然看见格桑高举着一张白纸,上面用藏语,以及歪歪扭扭并不熟练的汉语写着:雅布肚武汉!”“武汉最好!那一刻,丹增感到他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如此有意义!

 亲历了汉藏交流日益频繁,民族情谊不断加深,见证了改革开放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汉藏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丹增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他说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撬第一铲的土,他的梦想是为今后汉藏交融、团结、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后来人能继续这项伟大的事业!

下一条:杰出员工吴华林捐赠签约仪式暨“阳光励志助学基金”启动仪式在ufc赛事竞猜官网圆满举行

关闭